唐山大地震的閱讀報告

      以下是站長的 CLC 的閱讀報告,用了很多的時間弄的,各位可以隨便拿去參考,尤其是讀後感,但是一定要告訴站長呀! 

封面   首頁  內容大要  讀後感 

 

 

作品名稱:唐山大地震

 

作者:錢綱

 

出版社:中華書局

 

 

此報告是獻給

唐山大地震中

二十四萬的蒙難者

和十六萬的傷者

 

  

內容大要:

 

第一章 蒙難日「7.28」

  這章節留下了作者對這次天災的記錄,記錄了大自然在地震前的預兆以及地震時的情景。當中,大自然已經給予過警告了,可是人們便忽略了這些事件,以最尋常的經驗來解釋這一切不平常的事了。

  接下來,地震發生了,唐山便在幾秒中成了廢墟,整個城市遭受到嚴重的破壞。這一天,是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是一個蒙受災難的日子。

第二章 唐山--廣島

  唐山在地震後,唐山到處都已被破壞了,死傷者的數字亦不斷增多。傷者十分之多,但是當時根本沒有足夠的醫療設施來供這些傷者使用,最初的時候真的太混亂了。

第三章 渴生者

  在唐山大地中,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為了生存而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的人,他們被埋在廢墟中他們用盡了一切能力來把自己的生命保存著,表現了一種堅毅的精神。

他們都捱了很多天,等了很多天,但是他們從沒有絕望,從沒有放棄。他們也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為了能保存自己的生命的一線希望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他們已超越了死亡,在災難的廢墟上留下了人類精神對死神的勝利的記錄。

第四章 在另一世界裡

  一些外國人仍在唐山內。中國人都不忘表達自己對「外賓」的熱誠,努力地為外國的傷者搶救,甚至把自己的安全亦都忘記了。

  由於形勢十分危急,連囚犯亦自動請纓地要求為傷者服務。這些曾經犯過了嚴重罪行的犯人也在全心全意救人。

第五章 非常的八月

  在地震後的混亂時期,曾經有人乘著這時機來搶劫的。他們也許是真的需要這些物資才搶劫的,也許是貪財而搶劫的,有的人更把死者的隨身物亦拿走。在這混亂的場面中,解放軍竟然要以開槍來解決,可見當時的情形是多麼的危急。

第六章 孤兒們

  不幸的倖存者,是那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兒。他們幸運地能保存性命,可是他們的父母亦雙雙離去,以後的日子便要自己走過了。這些孩子卻在這裡變得更加堅強和勇敢。本來他們還可以在母親懷裡撒嬌,現在孩子便要面對真實的社會了。

第七章 大震前後的國家地震局

  地震局發現了地震的規律「小震密集,平靜,大震」。他們更在一九七五年成功預測了海城大地震。可是,由於當局對基本形劫估計錯誤,未能對唐山大地震作出了預測。又由於當時對地震預測的技巧仍未能掌握,便不敢肯定唐山會有大地震了。

 

感想:

 

未讀唐山大地震這本報告文學之前,在中五的時候己經讀過作者在一九八六年版<<唐山大地震>>中的引言。那篇雖然只是引言,但己深深的感動了我的心靈,覺得唐山大地震給予人的傷害實在太深了,是大自然強加在人身上的悲劇。引言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些蒙難者的不幸和失去了親人的在生者的痛苦。

 

   然而,在今次讀完了整本書之後,對於書中的每一頁都產生許多聯想,特別深刻的是作者參加了救災工作後的感想:「十年前……一個未諳世事的青年從平靜的生活中一步跨到了堆滿屍體的廢墟上時,我只感受到了甚麼叫做『災難』……我只是感覺到自己像在一夜間長大了,卻還沒有了解生活的底蘊……這次重回唐山、我忽然覺得自己懂得甚麼了……」

 

是的,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我也忽然覺得,自已懂了甚麼……

 

這就是作者所說的「生活的底蘊」。

 

現在我們每天打開報紙,不是成年人為財務問題而燒炭自殺,青少年為感情、為學業問題而跳樓自盡……這些負面的消息、消極的新聞不斷湧入我們的耳朵,滲入我們的大腦,使得人們在潛意識之中隱藏了一種放棄的心理:一遇到挫折便是一味逃避,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對世界失去了希望,最後對自己的生命失去了憧憬,因此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就像作者錢鋼所說:「人類在未曾經歷滅頂災難之前,很難想到生存對於生命的含義,也很少人意識到生命本身需要怎樣的堅忍和頑強。」

 

無錯,如果一個人長期生長在溫室之中,沒有風吹雨打的訓練,缺少了橫風巨浪的刺激,便沒有對生命刺激的催化劑,只要稍有不如意的事一旦降臨便支持不下去了,也就如唐山大地震中的生命的消失的原因往往不是由於外在的災茌,而是虛弱的人類本身。也就是這種心靈的失落往往是患病者致命的原因,生理的作用大於外物,所以當一個傷者在昏迷當中,在生死的邊緣徘徊,一切的方法都沒有效用的時候,往往是靠傷者的意志力和生命力從死神手中逃脫。這就證明了生命本身是極為需要強大堅忍和頑強、最重要是不敗的鬥志。

 

可是這一種的極強意志不是那麼容易便能得到,是要經過許多的困難和歷練才能得到。就如海名威的名著<<老人與海>>所說:「只有面對死亡,才能知道生存的意義。」真的,也只有重大的困難之下人才能真正的成長,才能掌握生命的真諦。也好像名作家葉特生突然患上了癌症之後,才能了解自己,才明白生存對於生命的含義,在他知道自己遇上了絕症時候,不斷的思索人生,在死神的威脅之下不停地深刻思考,悟出了真理。

 

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人也是如此,他們的渴生的本能令他們只要看到前路有一絲的希望、一絲的曙光便不會放棄,面對死神永不言敗,對生命是有一種永恆的積極信念。所以唐山大地震的受傷者面對這種特如奇來,破壞力驚人的地震仍能顯出一種永不言敗的求生意志,他們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之下,四周失去了光明,沒有食水、沒有食物、被碎片壓住、四肢不能彈動也會用盡一切的辦法去逃出死神的魔掌。這是出於他們頑強的渴生本能,沒有被恐懼感打倒,沒有給自己的心魔打敗,這就是強大堅忍和頑強、不敗的鬥志是生命本身極為需要的。

 

可是,在唐山大地震中,有另一類人卻在面對災難之前選擇了放棄,這一個決定不但是他們放棄自己的家人、朋友,而且他們把求生的意志放棄了,最重要的是連自己也放棄了。這一類死難者顯然不是死於砸傷或擠壓傷,在他們的身上留下的只是一道道指甲摳出的暗紅色的血痕,那是瘋狂抓撓之後留下的絕望印記。這就是精神崩潰,是他們自己在極度恐懼中「扼殺」了自己。這一類的死者的數量並不小,實際上由於喪失自信心而放棄求生的意志因此失去生命的是佔唐山大地震的死者的相當多的。這就是那些渴生者的反例,可見如果人是沒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人的心靈是多麼的脆弱的呀!

 

原始的人們就是靠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在洪荒時代這種惡劣的環境之下,與野獸爭鬥、與大自然的各種災害鬥爭,面對種種的困難,人類能在其中生存到今天,並非人類擁有比其他動物更高的智慧、更強大的體力,因為海豚比人類的智慧更高,獅子、老虎比人類的力量更強。所以人類能在今天能超越其他動物,成為地球上最為成功的生物的原因是人類那種獨一無二的挑戰困難的精神。人類的體力不足,便發明了工具和武器加強自己的實力,人類面對頑疾時束手無策的時候,便發明了種種的藥物去對抗……人類對於每一種的困難都不會放棄,每一次都能超越,每一次都能將其擊敗,絕未試過放棄。

 

這就是人類!這就是人類的精神!這就是人類最為寶貴的精神!

 

有人說造物者給予人類最大的是智慧,但其實賦予人類最偉大的是他們那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可是現在許多的人的心靈失落了,他們的心靈是不凝煉、不堅強的,人們己不如他們的祖先那樣經得起風浪。這是可悲的,這也是時代的厄運。唯有這種堅毅不拔的精神,才能使人們重新振作起來。這種勇於挑戰困難的意志,是世界人類精神的良藥。希望人們能加以愛護,加以珍惜,加以發揚光大,我們可以放棄名利、可以放棄許許多多的事物,但是這種不敗的鬥志,絕不能讓它失去!

 

  這就是我的心願。